按照“因城施策”的基本原则,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,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。
这已经成为了认定的,并且是未来长期需要贯彻、执行的方针。
10月15日,阿里巴巴旗下阿里拍卖正式披露:今年天猫双11期间,将有上万套特价房源参与拍卖,其中部分覆盖多地热门学区房、地铁房和景区房等。京东也不甘落后,“京东双11”期间上架的6000套全国性房源,不仅有二手房,学区房等,还有不少新房,位居全国大中小大概70个城市。
而对于参与此活动的房企公司来看,也都是一些地产界的大佬,好比恒大、碧桂园、融创、保利等,那么他们在2019年双11全面降价促销,到底释放了一个什么信号呢?
中国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,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将会面临一个两极分化的走势,对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来说,不仅可以满足刚需、改善、还可以进行长期投资。但是,对于大部分的三四五线城市来说,则是更多的偏向于刚需和改善,不能继续带有“炒房”的思维了。
因为房价的涨跌趋势,短线看金融,中线看土地供给,而长线看的就是人口。这些信号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。
01
短期来看,金融市场并没有牛市,大家手里也没有过多的资金。
其实,造成2015年~2017年这一轮全国房地产的大涨原因就是1849点涨到了5178点的这一轮牛市。
在这一轮牛市里,给予大部分投资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许多丰厚的回报,所以造成了大量的获利资金进入房地产的局面,从而演变成了一种跟风、炒房的局面。
02
中线房价是否上涨看土地供给,以及房企的拿地情况。
要知道开放的拿地,以及各个地区的土地供给是决定了中期房价走势的重要因素。因为只有在供求关系越趋于平衡,甚至需求大量未曾满足的情况下,供地才会加多。
而开放商的拿是否频繁也说明了对于未来中期房价走势的判断,毕竟拿地的结果就是造楼卖房,建综合体卖铺,只有在未来房地产趋势明朗,上升空间较大的情况下,他们才会这样做。如果出现了预期不达标,自然会降低自己的拿地频率,以及拿地份额,毕竟谁也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。
根据数据显示:在各地近期公布的2019年土地出让规划中,有多个城市土地出让面积降低,有的城市甚至下降了64.15%左右,而开放商的拿地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。就拿地而言,2019年的上半年全国房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了29.4%。
房地产长期的走势看的就是人口。
康达信房地产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房地产卓越管理!更多有关管理咨询、物业咨询、专项咨询、IT咨询等管理咨询服务都可以联系我们!热线:0755-83130112或致电客户专线:400-900-7321。